博文

2024年加拿大SUV项目政策变化汇总

在2024年,加拿大的SUV(创业移民)政策经历了多次重要调整,特别是在指定机构的支持限制、优先处理机制以及工签政策方面。这些变更不仅影响了申请人的策略,也为未来的创业者创造了新的机遇。本文将对这些政策做出详细分析,以期为有意申请者提供有效指导。 1. 指定机构支持的限制 自2024年4月30日起,加拿大政府对指定机构的支持数量进行了明确限制。无论是风险投资公司、天使投资团体还是企业孵化器,全年支持的初创企业数量不得超过十家。这一政策强调了每个项目获得充分资源和关注的重要性,旨在提升整体项目质量。尽管竞争将加剧,但优秀的创业计划将有更多机会得到深入支持与指导。 2. 优先处理机制的实施 为了提升项目的处理效率,加拿大移民局引入了新的优先处理机制。获得风投或天使投资支持的初创企业申请,以及由成员企业孵化器支持的申请,将优先进行处理。特别是对投资至少75,000加元的申请,将给予优先级。这一举措无疑将激励高投入、高质量的创新项目,从而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者子类别的所有移民申请也将享受到优先处理的政策,反映出加拿大对于引入高潜力人才的重视。 3. 工签政策的重大调整 2024年10月3日,加拿大移民局宣布一项重要改革:SUV创业移民工签从之前的封闭型改变为开放型,且有效期从一年延长至三年。开放工签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使其可以根据市场动态调整业务方向。三年的有效期则为创业者提供了更稳定的经营环境,帮助他们更专注于长期发展。 4. SUV项目的配额与申请数据 在未来三年,SUV项目的配额将稳步增长,2024年为5000个,2025年和2026年均增至6000个。这显示了加拿大政府吸引国际创新人才的坚决意图。截至2023年4月,全球共提交了12,214份SUV申请,约30%已经处理。自2013年至2023年4月,SUV项目的获批率高达81.3%,为申请人实现创业梦想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5. 政策变动的影响与建议 这些政策调整为申请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优先处理机制和开放工签政策,为高质量项目开辟了通道。同时,指定机构支持的限制可能会加剧竞争。对于有意申请SUV项目的创业者,以下几点建议尤为重要: 精心打磨商业计划,突出项目的创新性和市场可行性。 积极寻找高质量的指定机构支持,尤其是那些能够提供优先处理的机构。 灵活利用开放工签政策,制定应变的创...

新移民买车全攻略——省钱经验分享

图片
我对汽车的认识算比较晚了,几乎在出国前的两三年才开始了解一些汽车常识。正是因为这点常识让我入了门,在移民到加拿大之后玩了不少车,又学了不少东西。这里总结一些我的经历,可能会帮助刚开始加拿大生活的新移民少走些弯路。 这几年我在曼省、安省以及阿省都居住过,玩过二手的轿车、SUV、皮卡,以及一些豪华品牌。我没买过新车的主要原因当然是穷了,不过更重要的原因是二手车的性价比太高了。买新车几乎没什么技术含量,这几年在整个行业供应链紧张的时期最多只需要关注有没有现车,以及利率等问题。相比之下买二手车就不是太简单的事。 有些大的车行会同时卖新车和二手车,小点的私人车行一般只卖二手车。一般来讲,从车行买车还是比较有保障的(极端情况不讨论)。我也建议新移民登陆之后先从车行入手一台二手车作为代步,后面慢慢熟悉市场和需求确定下来之后再考虑换车。因为正规的车行资质是齐全的,就算是小的私人车行,为了信誉一般都有自己的标准,比如至少要保证车是能过检测,没有明显的问题等等。买到手至少开个半年一年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缺点就是价格相对私人卖家当然会高一些,这也是为什么开车行在加拿大算是个挺赚钱的行当。等到对市场和车辆的检测比较了解之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私人购入二手车了。说实话,目前市场上的那些私人二手车除了主动申明有问题的之外,一般也都没有太大的问题,毕竟私人之间的二手车转手也是很流行和普遍的。在看私人的二手车时一般最应该注意三个问题:发动机漏油、变速箱问题,以及车身锈迹多,任何一个有问题都应该一票否决,便宜也不能要,除非真的很懂车并且自己能搞得定。 我们刚登陆的时候买车就是优先事项之一。比较顺利的是在一周之后从车行买了一台 2015 Subaru Impreza AWD hatchback,当时主要的考虑是在曼省生活的话需要一辆四驱的车,另外因为刚到对驾驶还不是很自信,这台小车操控性比较好会是一个优势,以及我当时对日系车的质量稳定的迷信还在。现在想来有几个地方确实思考不周,但也有客观原因。一个是当时那家店的车源不多,有点矮子里选将军的意思,另外当时接待的华人销售虽然没有坑我们,但也仅限于公事公办的态度,感觉对我们买车帮助不大。至于 Subaru 这个品牌,不能说不好,反正后来我再也没买过 Subaru。接着后面几年买过这些车: 2008 Lexus LX570,真是好车,里外上下的做工都很好,用料扎...

离开安省,以及对加拿大各省的认知

自从去年 10 月举家搬到阿省来之后,感觉一直在忙,各个平台上的信息几乎都停止更新了。时间真快,转眼一年又过去了。 记得几个月前国际形势比较紧张的时候,很多人非常焦虑地找到我,问关于移民的事情。现在相对来说缓和得多了,焦虑的人也少了。也正常,移民一直以来都是极少数人会去尝试的。我也在考虑逐渐摆脱自己身上关于移民的那些标签,如果有机会我也愿意多分享一些关于自己在加拿大的日常生活。这次我就这件事分享一些关于城市选择方面的个人观点。 城市选择绝对是非常个人的事情,以至于没有人问,或者主动去讲的话是很少人会谈到的。而且这个事情和个人经历相关,像我并没有去过多少加拿大的城市,所以我个人的判断也不一定正确和全面,仅供娱乐吧。另外,我不打算客观地对比优缺点,因为优点谁都知道,中介们最喜欢去讲了。所以我会着重分享我认为的缺点,以及澄清一些误区——这才是更值得关注和权衡的。 简单介绍一下地理。加拿大的面积比美国还大,但省份是非常少的。一共有 10 个省和 3 个地区。其中 3 个地区(努纳武特,西北和育空地区)我就不想提了,99% 的华人都不会去那些地方。剩下的 10 个省份大概可以分成这几个区域:西部的BC省,中部草原三省,安省和魁省,以及东部的海洋四省。 BC 省的省会在维多利亚,但最著名的城市就是温哥华。我相信绝大部分华人都在其中或者周边地区,像本拿比华人比例可能已经高达六七成。我一度认为温哥华是老一辈移民心目中最热门的城市,没想到很多找我咨询 SUV 移民的人也都把这里当作自己的首选城市——说起加拿大就是温哥华。不得不承认,温哥华确实在很多方面都算得上是加拿大最好的,比如气候环境。但温哥华的缺点也很明显,例如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里的冬天有多压抑——不是阴天就是下雨。另外生活成本比较高,我这里有个例子,一个朋友在本拿比住的一室一厅的小公寓每个月租金是 2000 多加币。另外油价和汽车保费也是比较高的,基本上比隔壁省高出 50%,也难怪经常听到那些南下去美国加油的加拿大车主们的故事。 草原三省我比较熟悉阿省和曼省。其中阿省的两大城市Edmonton和Calgary特别像国内的成都和重庆(以前),或者广州和深圳的感觉(现在),属于低调又安逸的地方。因为阿省盛产石油,所以整个省的经济比较强大,常年需要给其他赤字的省『输血』。生活在阿省有诸多好处,最主要的就是没有省税,而且油价全国最低,...

警惕中介陷阱:SUV 项目需谨慎对待

 这几年号称能做加拿大联邦创业移民 SUV 的中介是越来越多了。和雇主担保一样,SUV 本身是正规的、合法的,但总有些中介为了赚钱,拿着申请人的身家去钻移民政策的空子,甚至明目张胆地违法。其它国家我不清楚,中国境内的所有声称能做 SUV 移民的公司(不用抬杠,没几个是无辜的)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包装项目,再高价卖车位。这么操作除了之前提到过的一些问题之外,还有这些风险: 在创业团队这方面,很多项目因为实在等不到五个人凑成一个团队,就以三人、两人,甚至单人直接去递交申请。有些申请人自己可能也觉得与别人合伙很麻烦,自愿让中介帮他们申请成单人的项目。移民局确实没有明确说团队必须要够几个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移民局越来越倾向不认可人数少的项目了,不知道是不是与他们年度的 KPI 有关系,但可以确定的是人数少的项目,特别是单人的项目,被拒签的风险往往是更高的。因为从逻辑上也可以理解:移民局当然更希望看到申请人能带来成功的创业项目为加拿大的经济作贡献,他们也知道创业成功并不是容易的事,所以一方面不要求创业必须成功,另一方面也从更现实的层面考虑,他们会更喜欢至少看上去成功的可能性更大的项目。而人数少的项目,特别是单人项目很难说服移民官,这个申请人能凭一己之力就能搞定创业过程中的所有事情,而且还能带来更大的成功可能。 最近有几个人和我分享过他们的计划,也看到有一些中介机构在专门做这方面的生意:创业的同时去读书。虽然移民局没有明确规定创业的同时能不能读书,但是从以上原则性的要求来看,申请人一边创业一边读书肯定比全部投入创业去做成一个项目的可能性更低。当然也不能说一定不能这么干,更不能说边读书边创业就一定会失败。如果说申请人认为读书更重要、SUV 做不成了还能靠毕业工签完成移民的话,不妨一试。但如果把移民看得很重要,个人还是建议不妨先完成最重要的事。毕竟有了身份之后再读书能省不少钱,而且先在加拿大生活(创业)一段时间再读书也许对未来是否有必要读书、读什么专业这些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SUV 项目的要求也在逐渐变化。我当时申请的时候并没有对盈利有任何要求,也没有对项目本身有什么额外的要求,只要满足基本的、原则上的要求就能通过。但是这几年的趋势显示,移民局似乎对申请项目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已经不仅仅看项目本身是否具有创新性和盈利性,还会考察其它方面,比如项目是否能实际盈利,以及是...

真想移民就不要只是想想而已

 本站的电报群目前已经有 3000 多人了,我除了关注其中时事以及移民的话题之外,也顺便能感受到不同的人不同风格。毕竟是人比较多了,各种各样的情况也不算少见,有些观点我可能在群里可能说过很多遍,以后也一定还会有人提及,所以我想简单地总结一下关于移民决定方面的个人见解。 很多年前我对移民这件事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可能前面的博文中也会有提及,简单地说就是,我决定移民总是为了去一个自认为更好的地方,要么是因为向往,要么是被逼迫,即要么是因为国外太好了而心生向往之,或者是因为觉得当下的情况实在太差被逼移民。我在真正开始办移民前的一两年里,向往的成分是更多的,因为我觉得自己当时的生活还算可以,虽然远没达到“知乎”的平均水平,但尚处于衣食无忧、有车有房这些看似平静且美满的状态。这个阶段我也想过移民的事,但确实没什么动力去做一些改变。直到 2018 年之后,很多因素综合起来才促成了这个决定。一方面,政治环境是首当其冲的。我虽然一直没有参与政治,但一直有关注。我相信很多人可能和我差不多,对于时局不满由来已久,嘴上不讲不过是觉得没必要而已,而且讲了也改变不了什么;另一方面也有职业因素,在之前一个自媒体的访谈中我也坦露了这一点。通过这件事情,我也意识到一个人在做一些重大决定的时候,至少对于我而言,一个更美好的前景可能并没有危机感产生出来的驱动力更大。就好像如果有一款药告诉我说吃了会更健康,我一定不会有兴趣,但是如果说不吃就会死,那我大概就会买了。 经常有人在群里问有没有低成本的移民方案,或者问国外有没有招工的等等。但是他们又觉得走线风险太高,就业又怕语言不好,日本韩国又看不起、不甘心,办正规移民项目又怕花钱……是的,大多数人只想收获而不愿意付出。我一直有个“移民不可能三角”的观点:合法、快速和低成本这三个选项里面,最多只能顾及两个。想合法且快速的的话,只有花钱投资、捐赠等等几个巨贵的途径,成本起码千万人民币以上才有可能有机会;想合法又低成本的话,完全可以选择美国劳工之类的移民项目,只要3万美金左右,但随随便便排期十年以上;想快速又低成本的方法就多了,政庇、走线、黑下来、造假等等,每一条都是不归路。当然,这个观点可能只适用于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并不包含像瓦努阿图、格林纳达,以及东欧等等实际上并不适合大多数人移民的地方。 另一个观点是:移民并不是一个解决方案,而只是换个环境继续生活...

SUV 项目 DIY 的挑战和误区

 从我 2019 年开始申请这个项目,就认识了一个正在 DIY 这个项目的尼日利亚小伙。他在国内已经做了几年户外广告牌项目,后来他重新包装了一下申请了 SUV。后来由于我手机数据丢失了一次跟他失去联系,确切的结果虽然未知,但根据他分享过的一些信息我猜想他最后应该是顺利毕业了。 在后来的这几年里有不少感兴趣或者申请这个项目的人和我交流过。大部分都是想了解这个项目,以及寻求专业移民顾问资源的协助,我都尽量给予了帮助。至于想 DIY 的是极少的,至今一共不到 10 个吧。SUV 项目能不能 DIY 这个话题我在前面的文章里大概解释过了,简短不看版就是: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 DIY 是非常不合适的,虽然移民局没有限制不能 DIY,但是申请人的工作量以及风险远大于付给移民公司的钱。 不论是和我交流过的那几位尝试 DIY 的申请人,还是我网上了解到的情况,人们尝试 DIY 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他们以为获得支持信就算成功了,至少是成功一大半了。事实上可能是高兴过早了。都知道申请 SUV 项目最关键的材料之一就是获得投资机构的支持信 Letter of Support,但获得支持信在整个移民申请过程中只意味着够条件递交移民申请了而已(如果其他条件都已经满足的话)。投资机构本质上是希望接收更多创业项目的,因为新项目不但能带来丰厚的收入,包括培训费、服务费,以及其它额外服务的收入,而且如果未来孵化出成功的项目对于这个机构来说是能提升知名度的。所以总体来说这些机构接收新项目横竖都有好处,就不会像官僚机构那样过于严格和死板。当然,也没有太夸张到来者不拒的地步,毕竟每家机构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以及对新项目的接收标准,而且既然他们和移民局合作了,也需要有一定的门槛。这几年申请人越来越多,倒逼这些机构的服务和流程也更加规范,更加注重项目的创新性。另外,这几年 SUV 项目的总体通过率大概是 80% 以上,意味着那 20% 被拒的申请也都是拿到了支持信的。看上去好像问题并不大,但不论可能性有多小,没有人愿意成为其中之一。把申请做到万无一失才是所有申请人应该追求的目标,DIY 通常做不到那个程度。 卡在中间的申请是最尴尬的。不走到那一步通常是不会想到会有什么风险的。首先,据我所知现在很多孵化器会为申请人指派一个移民顾问去完成他们的移民申请,作为孵化器的合作方,这些顾问的问题就是他们就只帮助申...

移民是自己规划出来的,而不是大力出奇迹

 今天在公众号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个加拿大本地的移民公司的老板自己发的。多年前在我考虑移民加拿大的时候加过他,那时他刚刚通过号称最难的 EE 快速通道拿到身份,后来考了移民顾问证书、开了自己的移民公司。文章大概是分享了自己在从业这几年中见过的各种「不靠谱」的申请人,以及他们多么「不靠谱」的想法、行为。我虽然不在移民行业,但是从我自己做功课的过程中,以及完成移民之后与他人的分享中,也接触到不少想移民的人。当我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觉得深有共鸣,他的观点与我不谋而合。(链接就不发了,避免有广告嫌疑) 从专业角度来讲,那些在考虑移民的人,以及正在办理移民的人里面,对移民本身还存在很大误解,首当其冲的就是信息不对称。比如,很多人都在考虑留学移民这条路,表面上看确实很好,也被各路中介吹得很完美:获得本地学历、有一个适应加拿大社会的过程、更容易找到工作等等。我觉得我们应该有个常识就是,在法庭上,利益相关的证人的证词都是不会被采纳的,因为那些东西都有可能涉及证人自己的利益,会影响判案的公正性。在移民行业也是一样,凡是中介说的话不是都不可信,至少要留个心眼吧。作者提供的官方数据也很清楚:每年通过完成学习最后拿到永居的中国人只有百分之十。大部分人毕业之后要么是回国,要么转战到其他项目,这是冰冷的事实。我在当时考虑移民的时候也考察过留学这条路。如果稍微做点功课就应该知道,留学的路径其实是相当曲折的:首先大龄申请人能拿到学签都不容易,其次留学要花最少一年时间,加上事前的准备以及事后的找工作起码得算两年。如果能尽快找到工作、拿到工签再走省提名,又是一到三年。一切顺利的话整个过程三五年就能办下来,但中间一个环节出问题整个移民大计可能就有很大风险。对低龄的申请人可能不是问题,特别是本来中学或者大学就在这边留学的人来说,移民可能是一个顺其自然的事情。但以我当时的情况,留学这个路径的 ROI 实在太低了。可能也会有人认为留学之后直接走 CEC 可能要不了这么多时间,没错,但对大龄留学生来说几乎等于是完全不可能,那得有多优异的其他条件才能弥补年龄上的劣势,因为这个项目压根就不是为大龄申请人设计的。旅转学、旅转工是一条不归路。这些项目一向审核严格。之前网上看到有人分享怎样办个加拿大旅游签证过来,学个大卡车驾照就能办移民,毕竟卡车司机一直是北美最稀缺的职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没有把话说太满,毕竟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