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opinion”的博文

新移民买车全攻略——省钱经验分享

图片
我对汽车的认识算比较晚了,几乎在出国前的两三年才开始了解一些汽车常识。正是因为这点常识让我入了门,在移民到加拿大之后玩了不少车,又学了不少东西。这里总结一些我的经历,可能会帮助刚开始加拿大生活的新移民少走些弯路。 这几年我在曼省、安省以及阿省都居住过,玩过二手的轿车、SUV、皮卡,以及一些豪华品牌。我没买过新车的主要原因当然是穷了,不过更重要的原因是二手车的性价比太高了。买新车几乎没什么技术含量,这几年在整个行业供应链紧张的时期最多只需要关注有没有现车,以及利率等问题。相比之下买二手车就不是太简单的事。 有些大的车行会同时卖新车和二手车,小点的私人车行一般只卖二手车。一般来讲,从车行买车还是比较有保障的(极端情况不讨论)。我也建议新移民登陆之后先从车行入手一台二手车作为代步,后面慢慢熟悉市场和需求确定下来之后再考虑换车。因为正规的车行资质是齐全的,就算是小的私人车行,为了信誉一般都有自己的标准,比如至少要保证车是能过检测,没有明显的问题等等。买到手至少开个半年一年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缺点就是价格相对私人卖家当然会高一些,这也是为什么开车行在加拿大算是个挺赚钱的行当。等到对市场和车辆的检测比较了解之后,就可以开始考虑从私人购入二手车了。说实话,目前市场上的那些私人二手车除了主动申明有问题的之外,一般也都没有太大的问题,毕竟私人之间的二手车转手也是很流行和普遍的。在看私人的二手车时一般最应该注意三个问题:发动机漏油、变速箱问题,以及车身锈迹多,任何一个有问题都应该一票否决,便宜也不能要,除非真的很懂车并且自己能搞得定。 我们刚登陆的时候买车就是优先事项之一。比较顺利的是在一周之后从车行买了一台 2015 Subaru Impreza AWD hatchback,当时主要的考虑是在曼省生活的话需要一辆四驱的车,另外因为刚到对驾驶还不是很自信,这台小车操控性比较好会是一个优势,以及我当时对日系车的质量稳定的迷信还在。现在想来有几个地方确实思考不周,但也有客观原因。一个是当时那家店的车源不多,有点矮子里选将军的意思,另外当时接待的华人销售虽然没有坑我们,但也仅限于公事公办的态度,感觉对我们买车帮助不大。至于 Subaru 这个品牌,不能说不好,反正后来我再也没买过 Subaru。接着后面几年买过这些车: 2008 Lexus LX570,真是好车,里外上下的做工都很好,用料扎

警惕中介陷阱:SUV 项目需谨慎对待

 这几年号称能做加拿大联邦创业移民 SUV 的中介是越来越多了。和雇主担保一样,SUV 本身是正规的、合法的,但总有些中介为了赚钱,拿着申请人的身家去钻移民政策的空子,甚至明目张胆地违法。其它国家我不清楚,中国境内的所有声称能做 SUV 移民的公司(不用抬杠,没几个是无辜的)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包装项目,再高价卖车位。这么操作除了之前提到过的一些问题之外,还有这些风险: 在创业团队这方面,很多项目因为实在等不到五个人凑成一个团队,就以三人、两人,甚至单人直接去递交申请。有些申请人自己可能也觉得与别人合伙很麻烦,自愿让中介帮他们申请成单人的项目。移民局确实没有明确说团队必须要够几个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移民局越来越倾向不认可人数少的项目了,不知道是不是与他们年度的 KPI 有关系,但可以确定的是人数少的项目,特别是单人的项目,被拒签的风险往往是更高的。因为从逻辑上也可以理解:移民局当然更希望看到申请人能带来成功的创业项目为加拿大的经济作贡献,他们也知道创业成功并不是容易的事,所以一方面不要求创业必须成功,另一方面也从更现实的层面考虑,他们会更喜欢至少看上去成功的可能性更大的项目。而人数少的项目,特别是单人项目很难说服移民官,这个申请人能凭一己之力就能搞定创业过程中的所有事情,而且还能带来更大的成功可能。 最近有几个人和我分享过他们的计划,也看到有一些中介机构在专门做这方面的生意:创业的同时去读书。虽然移民局没有明确规定创业的同时能不能读书,但是从以上原则性的要求来看,申请人一边创业一边读书肯定比全部投入创业去做成一个项目的可能性更低。当然也不能说一定不能这么干,更不能说边读书边创业就一定会失败。如果说申请人认为读书更重要、SUV 做不成了还能靠毕业工签完成移民的话,不妨一试。但如果把移民看得很重要,个人还是建议不妨先完成最重要的事。毕竟有了身份之后再读书能省不少钱,而且先在加拿大生活(创业)一段时间再读书也许对未来是否有必要读书、读什么专业这些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SUV 项目的要求也在逐渐变化。我当时申请的时候并没有对盈利有任何要求,也没有对项目本身有什么额外的要求,只要满足基本的、原则上的要求就能通过。但是这几年的趋势显示,移民局似乎对申请项目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已经不仅仅看项目本身是否具有创新性和盈利性,还会考察其它方面,比如项目是否能实际盈利,以及是否存在爆

真想移民就不要只是想想而已

 本站的电报群目前已经有 3000 多人了,我除了关注其中时事以及移民的话题之外,也顺便能感受到不同的人不同风格。毕竟是人比较多了,各种各样的情况也不算少见,有些观点我可能在群里可能说过很多遍,以后也一定还会有人提及,所以我想简单地总结一下关于移民决定方面的个人见解。 很多年前我对移民这件事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可能前面的博文中也会有提及,简单地说就是,我决定移民总是为了去一个自认为更好的地方,要么是因为向往,要么是被逼迫,即要么是因为国外太好了而心生向往之,或者是因为觉得当下的情况实在太差被逼移民。我在真正开始办移民前的一两年里,向往的成分是更多的,因为我觉得自己当时的生活还算可以,虽然远没达到“知乎”的平均水平,但尚处于衣食无忧、有车有房这些看似平静且美满的状态。这个阶段我也想过移民的事,但确实没什么动力去做一些改变。直到 2018 年之后,很多因素综合起来才促成了这个决定。一方面,政治环境是首当其冲的。我虽然一直没有参与政治,但一直有关注。我相信很多人可能和我差不多,对于时局不满由来已久,嘴上不讲不过是觉得没必要而已,而且讲了也改变不了什么;另一方面也有职业因素,在之前一个自媒体的访谈中我也坦露了这一点。通过这件事情,我也意识到一个人在做一些重大决定的时候,至少对于我而言,一个更美好的前景可能并没有危机感产生出来的驱动力更大。就好像如果有一款药告诉我说吃了会更健康,我一定不会有兴趣,但是如果说不吃就会死,那我大概就会买了。 经常有人在群里问有没有低成本的移民方案,或者问国外有没有招工的等等。但是他们又觉得走线风险太高,就业又怕语言不好,日本韩国又看不起、不甘心,办正规移民项目又怕花钱……是的,大多数人只想收获而不愿意付出。我一直有个“移民不可能三角”的观点:合法、快速和低成本这三个选项里面,最多只能顾及两个。想合法且快速的的话,只有花钱投资、捐赠等等几个巨贵的途径,成本起码千万人民币以上才有可能有机会;想合法又低成本的话,完全可以选择美国劳工之类的移民项目,只要3万美金左右,但随随便便排期十年以上;想快速又低成本的方法就多了,政庇、走线、黑下来、造假等等,每一条都是不归路。当然,这个观点可能只适用于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并不包含像瓦努阿图、格林纳达,以及东欧等等实际上并不适合大多数人移民的地方。 另一个观点是:移民并不是一个解决方案,而只是换个环境继续生活而已,以

SUV 项目 DIY 的挑战和误区

 从我 2019 年开始申请这个项目,就认识了一个正在 DIY 这个项目的尼日利亚小伙。他在国内已经做了几年户外广告牌项目,后来他重新包装了一下申请了 SUV。后来由于我手机数据丢失了一次跟他失去联系,确切的结果虽然未知,但根据他分享过的一些信息我猜想他最后应该是顺利毕业了。 在后来的这几年里有不少感兴趣或者申请这个项目的人和我交流过。大部分都是想了解这个项目,以及寻求专业移民顾问资源的协助,我都尽量给予了帮助。至于想 DIY 的是极少的,至今一共不到 10 个吧。SUV 项目能不能 DIY 这个话题我在前面的文章里大概解释过了,简短不看版就是: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 DIY 是非常不合适的,虽然移民局没有限制不能 DIY,但是申请人的工作量以及风险远大于付给移民公司的钱。 不论是和我交流过的那几位尝试 DIY 的申请人,还是我网上了解到的情况,人们尝试 DIY 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他们以为获得支持信就算成功了,至少是成功一大半了。事实上可能是高兴过早了。都知道申请 SUV 项目最关键的材料之一就是获得投资机构的支持信 Letter of Support,但获得支持信在整个移民申请过程中只意味着够条件递交移民申请了而已(如果其他条件都已经满足的话)。投资机构本质上是希望接收更多创业项目的,因为新项目不但能带来丰厚的收入,包括培训费、服务费,以及其它额外服务的收入,而且如果未来孵化出成功的项目对于这个机构来说是能提升知名度的。所以总体来说这些机构接收新项目横竖都有好处,就不会像官僚机构那样过于严格和死板。当然,也没有太夸张到来者不拒的地步,毕竟每家机构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以及对新项目的接收标准,而且既然他们和移民局合作了,也需要有一定的门槛。这几年申请人越来越多,倒逼这些机构的服务和流程也更加规范,更加注重项目的创新性。另外,这几年 SUV 项目的总体通过率大概是 80% 以上,意味着那 20% 被拒的申请也都是拿到了支持信的。看上去好像问题并不大,但不论可能性有多小,没有人愿意成为其中之一。把申请做到万无一失才是所有申请人应该追求的目标,DIY 通常做不到那个程度。 卡在中间的申请是最尴尬的。不走到那一步通常是不会想到会有什么风险的。首先,据我所知现在很多孵化器会为申请人指派一个移民顾问去完成他们的移民申请,作为孵化器的合作方,这些顾问的问题就是他们就只帮助申请人完成

移民是自己规划出来的,而不是大力出奇迹

 今天在公众号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个加拿大本地的移民公司的老板自己发的。多年前在我考虑移民加拿大的时候加过他,那时他刚刚通过号称最难的 EE 快速通道拿到身份,后来考了移民顾问证书、开了自己的移民公司。文章大概是分享了自己在从业这几年中见过的各种「不靠谱」的申请人,以及他们多么「不靠谱」的想法、行为。我虽然不在移民行业,但是从我自己做功课的过程中,以及完成移民之后与他人的分享中,也接触到不少想移民的人。当我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觉得深有共鸣,他的观点与我不谋而合。(链接就不发了,避免有广告嫌疑) 从专业角度来讲,那些在考虑移民的人,以及正在办理移民的人里面,对移民本身还存在很大误解,首当其冲的就是信息不对称。比如,很多人都在考虑留学移民这条路,表面上看确实很好,也被各路中介吹得很完美:获得本地学历、有一个适应加拿大社会的过程、更容易找到工作等等。我觉得我们应该有个常识就是,在法庭上,利益相关的证人的证词都是不会被采纳的,因为那些东西都有可能涉及证人自己的利益,会影响判案的公正性。在移民行业也是一样,凡是中介说的话不是都不可信,至少要留个心眼吧。作者提供的官方数据也很清楚:每年通过完成学习最后拿到永居的中国人只有百分之十。大部分人毕业之后要么是回国,要么转战到其他项目,这是冰冷的事实。我在当时考虑移民的时候也考察过留学这条路。如果稍微做点功课就应该知道,留学的路径其实是相当曲折的:首先大龄申请人能拿到学签都不容易,其次留学要花最少一年时间,加上事前的准备以及事后的找工作起码得算两年。如果能尽快找到工作、拿到工签再走省提名,又是一到三年。一切顺利的话整个过程三五年就能办下来,但中间一个环节出问题整个移民大计可能就有很大风险。对低龄的申请人可能不是问题,特别是本来中学或者大学就在这边留学的人来说,移民可能是一个顺其自然的事情。但以我当时的情况,留学这个路径的 ROI 实在太低了。可能也会有人认为留学之后直接走 CEC 可能要不了这么多时间,没错,但对大龄留学生来说几乎等于是完全不可能,那得有多优异的其他条件才能弥补年龄上的劣势,因为这个项目压根就不是为大龄申请人设计的。旅转学、旅转工是一条不归路。这些项目一向审核严格。之前网上看到有人分享怎样办个加拿大旅游签证过来,学个大卡车驾照就能办移民,毕竟卡车司机一直是北美最稀缺的职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没有把话说太满,毕竟哪怕是偷渡

SUV 移民项目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个人观点

 由于我一直在断断续续地分享自己 SUV 移民项目的经历,也陆续有一些有类似想法的人找我聊关于这个项目的一些细节,也分享了自己找中介、做项目中遇到的一些事情,我非常感谢。 正文之前我想再声明一下,我不是中介,也不是合法的持牌移民顾问,所以请不要找我咨询评估自己的情况适合哪个移民项目,尽管我很感激有些人的信任,但我确实不能做这个事情。更不要给我所谓咨询费,严格来讲我不可以合法地收这个钱。我一直在做的就是分享自己的经历,让更多人知道,除了铺天盖地的雇主担保和留学移民之外,他们也许可以通过这个小众的项目达到自己的目的。既然是小众的项目,也就注定了它可能只能帮到一小部分人(也确实有人通过与我交流成功申请了)。在我看来,通常在一个领域中有一定工作经验,有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有一定的创业动力和主动性的,大概就可以申请这个项目了(具体要找合法的持牌顾问咨询)。 我想在前半段主要分享一些非常非常基础的关于移民的一些常识给那些对移民几乎完全不懂的人,因为找过我的人里面有相当比例我认为他们都需要先了解这些基础常识。 加拿大的几百个移民项目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的话,都是可以带全家,包括子女免费上学的。对 SUV 项目来说,家庭中的申请人可以申请封闭工签到加拿大,配偶可以申请开放工签、子女可以免费入读公立学校。封闭工签和开放工签的区别就是,封闭工签只能过来做 SUV 这个项目,不可以有其他盈利项目,比如不能自由找其他全职或者兼职工作,否则会直接导致拒签。开放工签可以没有任何限制在加拿大境内从事任何工作。另外,因为 SUV 是一个团队申请的项目,如果有一个人被拒签,不论是不是主创,整个团队都会被自动拒签。 总有人问能不能直接找到加拿大的全职工作,然后办移民,这好像是无本万利的事情。先说答案,基本上不可能。因为对一个加拿大公司来说,它要招一个海外劳工不但需要资质,还需要很多手续,绝大部分公司就算有能力也没有必要折腾这件事。我没说完全不可能是因为至少还有一条通道我知道是可以的,就是入职这些加拿大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然后可能存在机会被转移到加拿大境内公司,这个可能性有多少就不言自明了。另外你可能需要知道,大量雇主担保移民项目,包括被包装成各种人才项目的变相的雇主担保,都是在帮加拿大本地公司从海外招人,就算出来一个真实的工作岗位,我猜大概那些中介也不会让它免费流落到你头上。总之,如果一定要走这条路的

我强烈不建议找国内移民中介

我在想到分享一些关于这个话题的观点的时候,能考虑到一些人可能就是通过国内中介成功移民的,也能理解现在想移民的人可能为找不到境外的合法移民公司而烦恼。但我依然觉得有必要让所有人知道,特别是正准备办移民的人知道,国内中介在加拿大移民是怎样的存在。 尽管国内中介不能说完全没有靠谱的,但不必要较真,因为绝大多数都不是靠谱的,至少办理加拿大移民的是如此。 在加拿大,如医生、工程师等都需要牌照认证一样,有资格代理申请人办理移民申请的专业人士需要持有加拿大移民监管机构颁发的从业牌照,他们也被称为持牌移民顾问(或律师),换言之,只有持有这个机构颁发的牌照才有资格代理为申请人办理移民申请,否则都是非法。持有牌照的移民顾问受移民监管机构管理。如果申请人发现持牌移民顾问有违规行为可以向移民监管机构举报并获得权益保障。所以通常持牌的移民顾问不会乱来,毕竟没人愿意为了一个申请人那一点利益失去吃饭的家伙。而且要获得这个牌照并不容易,首先需要身份必须是加拿大永久居民或公民,其次还需要去学习专业课程,并通过最后的考试。所以加拿大持牌的移民顾问并不是很多。截止2022年6月30日,加拿大持牌移民顾问总数是11324人。其中,居住在中国的移民顾问只有15人,没错, 整个中国合法的加拿大移民顾问只有十五人 。如果你幻觉中国怎么也得有几万移民顾问,那么他们中99.99%都不是合法的。而万一与这些『非法』的移民顾问和公司发生了纠纷,那么唯一解决的途径只有报警或起诉,因为它们不受加拿大移民监管机构的管理。 在网上能看到不少人分享与这些移民中介发生的各种不愉快的事。这里我就不得不提一下他们最喜欢推荐的项目——雇主担保——这是一个神坑。不可否认,真实的雇主担保、且正常操作的案例是存在的,但绝大多数都存在各种问题,所以不要拿自己的前程去博那点可能性。我了解到的雇主担保主要的操作就是自己花钱买一个岗位,基本上都是挂职,不用去上班,有些甚至要自己给自己发工资以产生『合法』报税记录。其实加拿大很多华人留学生也会这么干。去年考虑做点投资项目的时候走访了一些车行,才知道他们每年收入中有一部分就是接收雇主担保的移民申请人(而且收费不贵)。严格来讲,这已经是在光明正大地违法了,双方都不光涉嫌欺诈,还有可能税务问题。加拿大本地都已经是这样了,远在中国的申请人的情况能好到哪里去。另外我还和在这边等身份的一些华人也聊过。因为永居身份还

言论自由应该是什么样的

饭否是目前国内我认为运营得还算良心的社区类产品了,主要原因就是它对各种言论的处理是有度的,比如我想发一条包含“川普”二字的饭,他会直接提示内容涉及敏感词后拒绝发布出去,而不像微博或是微信那样,你可以发,但后果就是未知的了,很可能直接封号,我之前一个几年的大号就是因为这个永久被封的。当然,这两个平台的言论环境都不能算好,这其中我理解可能也有来自审查的压力,但这些平台本身毫无底线地配合作恶肯定也是难辞其咎。首先,虽然微博删了我的号,给我造成了无法具体衡量的损失,但我会觉得当前执政党的言论审查政策应该负主要责任,然后才是微博平台。其次,我发了一条不痛不痒的牢骚之后不久被提示账号需要重新登录,但当我重新登录时被提示账号永久被封,没有原因,没有解决办法,即封你不商量,这么粗暴处理显然是不合理的,但无处申诉。最后,我在尝试重新找回密码时却可以正常操作,给我造成一种错觉,以为这是一个绕过封号的途径,而实际上即便重新设置了密码也依然无法登入。所以,这明显是因为微博为应对审查言的压力而仓促处理的结果。 虽然我现在身处自由世界,但一切并不像我想像得那么美好。比如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像Twitter、Facebook或YouTube这样的世界主流平台也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左派意识形态的影响。比如,我熟悉的几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号和频道,因为在美国大选期间说了太多关于美国民主党的“重大负面新闻”,账号和频道都被封掉了。稍了解美国政治的网友应该都知道,这些互联网巨头都位于“硅谷”——民主党控制范围内的西部——加利福尼亚州。目前在这些媒体在美国是有权利这么做的, 230法案 的存在让这些事实上的公共平台变成了私家花园,所以所有压制言论自由(甚至背后影响政治格局)的行为变得合法。还有一些例子,比如之前新闻上报道过的Facebook或Google的一些员工因为支持某一政治议题被公司以其他理由开除。这些做法都相当地“左派”(像共产党),即我不同意你说的话,那么我就要利用权力让你闭嘴。言论自由显然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所以,即便如此,这些媒体和BigTech们依然可以在被法律定罪前享有所有言论自由。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赋予人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而言论自由是相对的自由而不是绝对的自由,事实上,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自由。就我的理解用大白话讲就是,你可以自由地说,但需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也就是说,如果我的言论没有给